MY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诚斋易传

诚斋易传

二十卷。杨万里(1127——1216)杨万里,字廷秀,号诚斋。南宋吉州吉水(今江西吉水)人。历永州零陵丞、太常博士、太子侍读、左司郎中、秘书少监、宝谟阁学士等职。文章行谊,冠绝当世。亦善长作诗,构思新颖精巧,世人称为“杨诚斋体”。与尤袤、陆游、范成大并称“南宋四家”。终身师事紫岩先生张浚,颇得其学精髓,学者称诚斋先生。著有《诚斋易传》、《庸言》、《诚斋挥尘录》、《四六膏馥》、《天问天对解》、《诚斋集》、《千虑策》、《锦绣论》、《分类诚斋文脍后集》、《诚斋诗话》等。其《易》学属于义理派。发挥程颐《伊川易传》的思想,反对象数派、图书派《易》学,在宋代和后世有重要影响。在解释《周易》经文时,十分重视引用史事阐发经文含义,注意义理讲解的连贯性,不拘泥于文字训诂和注疏,不割裂义理。认为《易》是圣人通变之书,依据过去的事情,推测、预知事情在未来的发展变化,指出易之道也就是天理。其《易》学轻言理、数,重点在于讲人事。《诚斋易传》二十卷,前十六卷解上下经,卷十七、十八解《系辞》,卷十九解《说卦》,卷二十解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。每于《易》辞之下,博引三代至唐之史传为正,间有个人意见穿插其中。提出只有中,才能中天下之不中;只有正,才能正天下之不正。中正立,则万变通。还指出《易》古无文字,八卦的卦画就是文字。该书可称为义理派《易》学的名著。宋时曾与《伊川易传》并刻刊行,名为《程杨易传》。后人评价不一,多有贬抵者。但由于该书固有的价值,使“其书究不可磨灭,至今犹在人间也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卷三《经部·易类三》)。有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》本,闽覆本,道光三十年(1850年)刊《经苑》本。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《四库易学丛刊》收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开平县志

    二十四卷。清陈还修,陈阿平纂。陈还,满洲正白旗人,康熙四十年(1701)任开平知县。康熙十二年(1673),县令薛璧与邑人甄芑等,始修县志,草创未备,未能成书。二十七年(1688)特诏修《一统志》,四

  • 温故录

    一卷。此书题满洲长庚,盖即纂辑之人。其人生卒、籍贯、事迹均不详。书无序例,先立题目,然后引群经释题,再引众说来释经。题目有“五教”、“三物八刑中和“教学之法”、“考校之法”、“乡官书考之法”、“宾兴”

  • 禹贡通解

    一卷。旧本题邵璜撰。其生卒年不详,约明末清初时在世。檇李(今浙江省嘉兴县)人。《禹贡通解》前有清初宝坻杜立德序。其书九州中的每州以及导山、导水之前皆列有图。其经文注解与蔡沈集传亦多有不同,凡遵循蔡说加

  • 平津馆读碑记

    八卷。续一卷。清洪颐煊撰。洪颐煊(1765-1833),字旌贤,号筠轩,浙江临海人。嘉庆六年(1801)拔贡生。广东新兴县知县。平津馆是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的书斋名,洪系孙氏门人,客其幕中,因得以尽阅

  • 鬳斋考工记解

    二卷。宋林希逸撰。林希逸生卒年不详,字肃翁,号竹溪,又号鬳斋,福清(现福建福清东南)人。官至考工员外郎,善画能书。除著有《鬳斋考工记解》外,还有《易讲》、《春秋正附篇》、《老、庄、列三子口义》、《竹溪

  • 益古演段

    三卷。元李冶(详见《测圆海镜》)撰。这是李冶写于1259年的关于天元术的普及著作。在自序中李冶称:“近世有某者,以方圆移补成编,号《益古集》,真可与刘李相颉颃。余犹恨其闭匿而不尽发,遂再为移补条段,细

  • 类博稿

    十卷。《附录》二卷。明岳正(1418-1472)撰。岳正,字季方,一作秀方,号蒙泉,漷县(今北京通县)人。正统十三年(1448)进士,授编修,进左赞善。天顺初,改修撰,入阁预机务,因忤曹吉祥、石亨,谪

  • 重辑苍颉篇

    二卷。近代王国维撰。参见《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》。《苍颉篇》本为秦相李斯所作,汉人合以车府令赵高所作《爰历篇》、太史令胡毋敬所作《博学篇》为《苍颉篇》,而后扬雄作《训纂篇》、贾鲂作《滂喜篇》,合之号曰

  • 宫室考

    十三卷。清任启运(1670-1744)撰。启运字翼圣,居近古钓台,也称钓台先生。江苏荆溪(今宜兴)人。雍正进士,授翰林院检讨,乾隆时历官中允、侍讲学士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,官至宗人府府丞。精理学,宗朱熹

  • 白石山房逸稿

    二卷。明张孟兼(约1350前后在世)撰。张孟兼,名丁,以字行,故有的集子署名“张丁”。浙江浦江人,生卒年不详。洪武初,征为国子监学录,与修《元史》。以太常丞出为山西按祭司佥事,迁山东按察司副使,以执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