傘
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或以用器为姓,如杯姓之类。又,或以地名为氏,河南潢川东20里有伞陂寺集(62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湖南湘潭(373)、河北卢龙(289)、台湾台南、高雄(64,68,261)、辽宁凌源、兴城、黑龙江海伦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清原,河北之景县、围场、昌黎,山西之大同及吕梁地区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或以用器为姓,如杯姓之类。又,或以地名为氏,河南潢川东20里有伞陂寺集(62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湖南湘潭(373)、河北卢龙(289)、台湾台南、高雄(64,68,261)、辽宁凌源、兴城、黑龙江海伦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清原,河北之景县、围场、昌黎,山西之大同及吕梁地区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Hù【综】 或系护骨氏、护诺氏所改(62)。河南淮滨(286)、台湾桃园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考》亦收,其注云: “系护骨氏、护诺
读音:tà【源】 突厥部有蹋氏,或系鲜卑蹋顿(即辽西乌桓酋)之后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 《姓氏寻源》注其源: ①“突厥部有蹋氏。”②“亦或鲜卑蹋顿之
读音:Gài【源】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吴王夫㮣之后,以名为氏(1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21,24)。【变】亦作〔概〕(60,62)。【人】㮣仁寿,明景泰中泰州举人(1
读音:shí tái卫大夫石骀仲之后。(见《姓考》)石骀仲卒,无适子,有庶子六人。(见《礼记·檀弓下》)
读音:Púgǔlǐ【源】金时女真人姓(71)。 【变】至清改称博和哩氏,为满洲八旗姓(23,24)。 【望】陇西(7)。
读音:Yánggā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此为“扬千”或“扬于”之讹。)
读音:dú渎弘之,汉人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Qújīn【源】 代北复姓,见《复姓录》(12,63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xiān yáng居于鲜水之阳者以为氏。(见《姓氏五书》)汉鲜阳滔,武骑常侍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yǎn【音】 今亦音然(Rán)(324)。又音扇(Shàn)(91),且源出不同,参见剡(Shàn)姓。【源】 ①系自己姓。春秋时剡子国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系自嬴姓。伯翳之后有剡氏,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