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巴林

巴林

读音:Bālín

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巴林系部名,为元太祖十八世孙苏巴海所建。巴林氏当以部为氏(23)。至清时巴林为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,辖境在今内蒙古巴林左、右旗旗境内。清蒙古八旗中有巴林氏(23,63)。又,清驻防吉林正红旗(260),驻防宁古塔正白旗(259)中均有巴林氏。【变】 ①《南村辍耕录》作〔八怜〕(13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巴琳〕(24)。 ②清镶白旗满洲马甲朋格之妻为巴璘氏(260),又《元书》有阔阔搠思,巴邻氏,察合台傅(399),〔巴璘〕、〔巴邻〕等似均为巴林之异译。【人】 巴林珠尔格图,以本部兵从元太祖讨定诸部,元时太师淮安忠武王巴延为其后裔(24)。巴林甘都,清蒙古镶蓝旗人,先世自吉林叶赫徙居巴林,因氏。累功封二等男(61,72)。


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俱予收载。元代,本为蒙古族部落名,后以部为氏。元太祖时有巴林珠尔格图,以本部兵从太祖讨定诸部。太师淮安忠武王巴延,其后也。入清,编入镶红旗,内扎萨克有巴林部,仍以部为氏,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

清顺治时蒙古镶白旗都统绰拜,姓巴林氏。又作“巴琳”、“巴邻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蓋

    读音:Zhōu'gài【源】 春秋晋孝公时有周盖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21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氏英贤传》 收载;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亦收,其据《万姓统谱》 云:

  • 读音:lái【源】系自子姓。郲,诸侯所食之邑,春秋时为郑国之时来(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东)(7,60)。 【望】平阳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,后改为“来”。其注“来”云:

  • 公幹

    读音:Gōnggàn【源】 神农之裔,春秋时齐大夫公干之后,见《姓源》(7,9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据《姓源韵谱》云: “神农之后有公干,仕齐,为大夫,其后氏焉

  • 陶佳

    读音:Táojiā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伊苏(23,63,180,260)。②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2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陶氏(180)。【人】 陶佳塔齐布,清满洲镶黄旗人,咸丰时长

  • 野咥

    读音:yě zhì【综】 北魏时代北姓(7,60,62)。亦作〔虵咥〕(7)、〔吔咥〕(7,12,60)。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后魏姓。一作 ‘虵咥’; 又作 ‘吔咥

  • 读音:Mí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明史》 收载,其注称:“明有珉德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大容

    读音:Dàró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纂氏族笺释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容姓出自大容姓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是人

    读音:Shìré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qián古有善御者钳旦。(见《淮南子》)

  • 读音:Mín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郑樵云: “夏时诸侯,子孙以国为氏。今济州金乡有古缗城。”夏后相之妃有缗氏。后缗,有仍国之女。有仍,在今山东济宁。明代有缗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