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鹿回
【综】 纥豆陵氏,本没鹿回部大人,以部为氏,或为没鹿氏。北魏孝文帝时改为窦氏(6,7,12,60)。
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并注此音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注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 云: “纥豆陵氏。本没鹿回部大人,因氏。或为没鹿氏,孝文帝改为窦氏。”
或音mòlùhuí,姑兼收。
【综】 纥豆陵氏,本没鹿回部大人,以部为氏,或为没鹿氏。北魏孝文帝时改为窦氏(6,7,12,60)。
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并注此音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注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 云: “纥豆陵氏。本没鹿回部大人,因氏。或为没鹿氏,孝文帝改为窦氏。”
或音mòlùhuí,姑兼收。
读音:Yóng【源】见《姓纂》(15,21,6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元和姓纂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曹玉林、鄂木尔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Shēnhú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《史记·楚世家》 收载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载: 古帝颛顼裔孙有吴回,“吴回生陆终。陆终生子六人,坼剖而产焉。其长,一曰昆吾; 二曰参胡;
读音:Nāyánqǐ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,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认为陶氏所收 “那颜乞台” 与 “那颜吉殚”同姓异译,故并而为一,统统译作“
读音:Ruì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晋城等地有分布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主兵锐者”,“以事为氏”。“齐有锐司徒,女嫁为辟司徒
读音:Cí/Tsyr,Tsz【综】 苦聪人姓。世居云南金平茨通坝大寨,当地称为郭周人,即黑苦聪。汉姓为陈(134)。
读音:Hēiyí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注引《姓觿》云:“《世本》宋襄公子黑夷须为大司马,后以黑夷为氏。《左传》黑夷皋,其后也。”此当系出子姓
读音:Jiǎsūn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唐叔虞少子贾伯之后(60,62)。②周顷王之后,王孙贾之子,自以去王室久,改为贾孙氏(3,7,12,60)。【人】 贾孙(一作强),汉侍中,北海人
读音:xī lǘ见《姓苑》。有西闾过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Jiā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Zhèngguó【源】 西周铜器铭文所见之氏。奠即鄭,系周穆王时之都。虢氏一支,其先官于王朝而留居于奠,故称奠虢氏(94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