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騎施
【源】 唐时部落名,以部为氏,见《唐书》(60,62)。【变】 后改姓黄、黑等。
历史上突厥族姓氏。乃西突厥十姓之一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据 《唐书》 注云: “以部落为氏。” 《中文大字典》 亦收,其注云: “七世纪前半叶,西突厥盛时,据今伊黎河上流之盆地,受唐命设立嗢鹿、絜山二都督府,势力甚盛。开元二十七年,经盖嘉运征讨,势力渐削。后因黄姓、黑姓部族之争与葛逻禄之南侵,渐衰颓。”
唐代有突骑施·乌质勒、突骑施·婆葛、突骑施·遮弩。
【源】 唐时部落名,以部为氏,见《唐书》(60,62)。【变】 后改姓黄、黑等。
历史上突厥族姓氏。乃西突厥十姓之一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据 《唐书》 注云: “以部落为氏。” 《中文大字典》 亦收,其注云: “七世纪前半叶,西突厥盛时,据今伊黎河上流之盆地,受唐命设立嗢鹿、絜山二都督府,势力甚盛。开元二十七年,经盖嘉运征讨,势力渐削。后因黄姓、黑姓部族之争与葛逻禄之南侵,渐衰颓。”
唐代有突骑施·乌质勒、突骑施·婆葛、突骑施·遮弩。
读音:Jiǒng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【人】 迥克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万姓统谱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汉代有迥克。
读音:A-kěn【综】 彝族姓。勒尔、蒋你、拉狄俄基等家支均有此姓。属勒尔家支的亦称〔沙则阿肯〕(375)
读音:Léngbō珞巴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 有载,本为部落名,或以为姓。未详其他。
读音:Guāngbùliè现行佤族姓氏。今云南之西盟有分布。此姓系西盟县公安局提供。原有“以鸡鸣划分时间”之意,或从汉姓“李”。
读音:Chángyí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有载。其注 “常仪” 云:“历史上的罕见姓。一作‘尚仪’,传说是黄帝臣常仪的后代。” (按: 尚,或与“常”通,亦音cháng。)
读音:Zhuān【源】鄟,春秋时鲁附庸小国(故城在今山东郯城东北),鲁取之,子孙以国为氏。刺客鱄诸,即其裔(12,15,17,60)。 【变】后改为专。又作鱄(12,15,60)。 【望】鲁郡(17,
读音:dōng yáng为春秋时齐鲁晋邑名,其先列国大夫,以邑为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▲ 〈南朝宋〉东阳无疑,散骑侍郎。
读音:Bǎigāo【源】 唐虞时之姓(60,62)。历史上极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唐、虞时之姓。” 唐,指唐尧,即帝尧;虞,指虞舜,即帝舜。未详其他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
读音:Jīníng【综】 元时番僧姓(33)。
读音:diǎn【源】 ①古帝太昊(即伏羲氏)取少典氏,其后袭封者,以为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,62)。②司典籍者之子孙以为氏,如籍氏之类(60,62)。【望】 陈留(17,21,60,418)。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