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Xiān

【音】 又音现(Xiàn)(17)。系音变而为去声(7)。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,因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7,21,60)。②蜀之鲜氏系鲜于复姓所改(60,62)。亦见《元和姓纂》(6,7)。③回族姓。【望】 南安(17,418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台湾(68,261)、四川灌县、乐山、梓潼、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鲜遂,汉时人,著《太乙保生论》一卷(21)。鲜原,明时马湖府人,累官至山东都转盐运使同知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景县,山东之鱼台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湖北之监利、老河口,安徽之贵池、泾县,四川之马边,云南之马关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“武王封箕子于朝鲜,因氏焉。”此以国为氏,系出子姓。箕子名胥馀。商纣王叔父。今朝鲜平壤有箕子陵。②郑樵注云: “音 ‘仙’。鲜于氏之后为鲜氏。蜀李寿司空鲜思明。望出南安。”或音xiǎn、xiàn。

宋代有鲜大年,灌县人; 明代有鲜延年,栖霞人,顺庆知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Wěi/Woe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

  • 读音:céng【音】 又音层(Céng)(91)。【源】①系自姒姓。夏王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(故城在今山东苍山西北),春秋时灭于莒,其太子巫奔鲁,遂以国为氏(3,7,9,15,17)。②系自姬姓。鄫(

  • 读音:Gǔn/Goen,Gwun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或为衮氏所改(91)。苗族亦有此姓。【布】广西融水(393)、贵州黎平(358)等地均有此姓。

  • 濟魯特

    读音:Jǐlǔtè【源】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科尔沁(23,63,260)。【变】清镶黄旗蒙古领催巴拜之妻为齐尔特氏,正红旗蒙古护军齐尔格泰之妻为季罗特氏(260),〔齐尔特〕、〔季罗特〕等似均为济鲁特之

  • 考卜也撒

    读音:Kǎobǔyěsǎ现行基诺族姓氏。今云南之景洪有分布。后或改单姓“曹”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基诺族》有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氏叔

    读音:shì shū【源】 氏姓之叔,以伯、仲、叔、季分次第,遂为氏叔(60,62)。【人】 氏叔琮,五代后梁时开封尉氏人,累官至右龙武统军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姓氏

  • 公賓

    读音:Gōngbīn【源】 春秋时鲁大夫公宾庚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1,17,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公賔〕(9,62)。【人】 公宾就,东汉王莽时校尉,北海人,斩莽首传于宛(6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

  • 佘佴

    读音:Shé’nàn《姓氏词典》引曹玉林、鄂木尔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《百家姓》有“商牟佘佴,伯赏南宫”句,句中虽有复姓南宫氏,一般多以商、牟、佘、佴以及伯、赏为单姓。)

  • 读音:tǎo契丹酋帅姓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北野

    读音:běi yě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,7,9,11,15)。以所居为氏,如东野之类(60,61)。【布】 今大陆仍有此姓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本指地名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