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诗词古文>周起生平

周起生平介绍

周起(970-1028),字万卿,山东邹平人。咸平三年进士第二人,初授将作监丞、齐州通判。曾仕尚书礼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。终礼部侍郎、知汝州。卒溢安惠。宋朝官员,藏书家。“家藏书至万余卷,与其弟越,皆以能书为世所称,每书辄为人取去。“-------《临川集》>>查看周起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  周起,字万卿。他出生时,方形大脸,下颌丰满。他的父亲周意感觉他的面相很特别,有富贵模样,就说:“这个孩子将来必定能够振兴我们周家。”因此,取名周起。周起小时候聪明伶俐,13岁时,担任卫州知州的父亲周意被罢官,周起小小年纪就到京城替父喊冤,终于使父亲官复原职。

  考取进士后,周起担任了将作监丞、齐州通判,因功晋升为著作佐郎、直史馆,再迁户部度支判官。1004年,为抵御辽国的进攻,宋真宗御驾亲征,这次战争的结果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澶渊之盟”,周起负责大军的粮草供应事宜。事后,周起任右正言、知制诰,判吏部流内铨。不久,任东京留守判官,判登闻鼓院。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,宋真宗制造祥瑞,封禅泰山,周起任御史中丞、考制度副使,他关心民众疾苦,所过之处,深入百姓中间探访当地官员的品行以及群众生活状况。宋真宗举行完封禅大典后,各级官员纷纷上书歌颂,唯独周起不以为然,他上书说:“天下事常患恬于安逸,而忽于兢业。愿陛下毋以告成为可恃。”由此,得到宋真宗的表彰,晋升为金部员外郎、判集贤院。

  针对科举考试中出现的舞弊行为。周起向朝廷建议采取“糊名法”,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被正式采用,效果颇佳。宋真宗说:“今岁举人,颇以糊名考校为惧,然有艺者皆喜于尽公。”此法一直被后人沿用。

  宋朝初次设置纠察刑狱司,由周起来负责。他向朝廷提出了每当自己进行判决的时候,允许当事双方同时在厅堂上对质的建议,得到批准。大中祥符二年(1009),周起晋升为枢密院直学士、开封府知府。他断案公正明白,不留任何尾巴。宋真宗曾经亲临周起办公的地点看望他,周起请求说:“陛下到过的正堂,我不能再在这里办公了,请让我搬到西院去。”宋真宗下诏同意,并为大堂取名“继照”。

  大中祥符三年(1010)的一天,周起正在宫中和宋真宗议事,适逢宋仁宗降生。宋真宗很高兴地对周起说:“爱卿知道我今天有喜事吗?应当庆贺我有儿子了。”说完,就到内廷中取去一捧金钱赏赐给周起。随后,周起又随从宋真宗到山西汾阳进行“西封大礼”,任河中知府,永兴军节度使、天雄军节度使等职,所到之处皆雷厉风行,数次得到皇帝的褒奖,三次升迁至右谏议大夫、并州知州,进礼部侍郎。天禧元年(1017年),再升同知枢密院事,天禧四年为枢密副使,进入国家领导层次。

  周起与寇准关系密切。他们曾经一起到同僚家中饮酒,宾客们渐渐散去后,只剩下他们俩大醉,直到后半夜才回家。第二天上朝,两人向宋真宗谢罪,宋真宗笑着说:“天下无事,大臣相与饮酒,何过之有?”

  宋真宗晚年患头疼病,时常糊涂,因此,刘太后干预朝政。奸相丁谓借机攻击寇准,将他排挤出京城,周起也受到牵连,降为户部郎中、青州知州,再降为太常寺少卿、光州知州。1022年,宋仁宗即位后,再任扬州、杭州知州。丁谓被罢相,周起恢复礼部侍郎职位,留守南京,他则上书朝廷,以自己年老多病,恳请担任颖州知州,再转陈州知州,病逝于任上,享年58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惟俨

    惟俨(737~834),别号药山,唐代高僧,石头希迁禅师法嗣。绛州(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北)人,俗姓韩。惟俨是禅宗南宗青原系僧人,曹洞宗始祖之一,他是联系马祖道一神系和石头希迁禅系的重要禅师,在禅宗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唐文宗赐谥弘道大师,塔曰化城。唐伸为其撰碑铭。

  • 张惠言

    张惠言(1761~1802)清代词人、散文家。原名一鸣,字皋文,一作皋闻,号茗柯,武进(今江苏常州)人。嘉庆四年进士,官编修。少为词赋,深于易学,与惠栋、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“乾嘉易学三大家”。又尝辑《词选》,为常州词派之开山,著有《茗柯文集》。

  • 赵似祖

     赵似祖,字秋客,山东海阳人。道光壬辰进士,官刑部主事。有《希音阁诗》。

  • 司马迁

    司马迁(前145年或前13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
  • 俞汝言

    (1614—1679)明末清初浙江秀水人,字右吉。诸生。孤贫力学,具经世才。早著名于复社。有族父富而无子,当立为嗣。族人争立,汝言即谢去。出游南北各地,归而闭户著述,有《春秋平义》、《渐川集》、《京房易图》、《先儒语要》等数十种。

  • 刘熊渠

    刘熊渠,是汉朝宗室,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孙子。父亲是舂陵节侯刘买,他承袭舂陵侯的爵位。他死后,谥号戴,舂陵侯的爵位由长子刘仁继承。他的庶子苍梧太守刘利是更始帝刘玄的祖父。他的弟弟郁林太守刘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。

  • 张鸣韶

    张鸣韶,顺德人。明神宗万历年间诸生。清梁九图、吴炳南《岭表诗传》有传。

  • 吴均

    吴均(469年—520年) ,字叔庠,南朝梁文学家、史学家,吴兴故鄣(今浙江安吉)人。出身贫寒,性格耿直,好学有俊才。吴均既是历史学家,著《齐春秋》三十卷、注《后汉书》九十卷等;又是著名的文学家,有《吴均集》二十卷,惜皆已亡佚。

  • 秦用中

    秦用中(1446-1516),字择之,号豫斋。明无锡人。璠子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贡生。官安仁训导、泰顺教谕。工诗,攻古文。与李梦阳、何景明等相唱和,尤善边贡,才望重于一时。

  • 廖大圭

    大圭,字恒白,姓廖氏,泉州晋江人。得法于妙恩,博极群书。尝曰:不读东鲁论,不知西来意。为文简严古雅,诗尤有风致。自号「梦观道人」,著《梦观集》及《紫云开士传》,晋江有金钗山,其《募修石塔疏》云:「山势抱金钗,耸一柱擎天之雄观;地灵侔玉几,睹六龙回日之高标。」一时传诵。同时有守仁,字一初,富阳人。亦号梦观,有《梦观集》六卷。洪武间,徵授右善世,诗见《列朝诗集》中,而曹能始《石仓诗选》合为一人,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