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诗词古文>柏葰生平

柏葰生平介绍

柏葰(?—1859年)巴鲁特氏,原名松葰,字静涛,蒙古正蓝旗人,清朝大臣。道光六年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,累迁内阁学士,兼正红旗汉军副都统,兵部尚书。寻以户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。八年,典顺天乡试,拜文渊阁大学士。柏葰素持正,自登枢府,与载垣、端华、肃顺等不协,因“戊午科场案”而被杀。著有《薜菻吟馆诗钞》、《奉使朝鲜日记》。>>查看柏葰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柏俊(?—1859)巴鲁特氏,原名松俊,字静涛,蒙古正蓝旗人,清朝大臣。道光六年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。累迁内阁学士,兼正红旗汉军副都统。十八年,出为盛京工部侍郎,调刑部,兼管奉天府尹。二十年,召授刑部侍郎,调吏部,又调户部。二十三年,充谕祭朝鲜正使,例有餽赆,奏却之。二十五年,充总管内务府大臣。二十六年,典江南乡试。疏言:“徵漕大户短欠,取偿小户,劣绅挟制官吏,大户包揽小户,畸轻畸重,旗丁需索,加增津贴诸弊,请严禁。”如议行。寻偕仓场侍郎陈孚恩盘查山东藩库,劾布政使王笃滥用幕友及地方官纵盗,巡抚崇恩以下议谴有差。二十八年,擢左都御史。三十年,迁兵部尚书,授内大臣。寻调吏部,管理三库,兼翰林院掌院学士。

  咸丰三年,命偕侍郎善焘赴盛京按协领塔芬布轻听谣言,调兵护宅,几至激变,得实,论遣戍。将军奕兴坐袒护,革任。寻以前在镶白旗蒙古都统任拣选承袭有误,罢内务府大臣,降授左副都御史。未几,出为马兰镇总兵。五年,擢热河都统,搜捕山匪。疏言:“热河将惰兵疲,州县不谙吏治。行使大钱,民皆罢市。矿匪占踞山场,委员侵蚀商款。”诏严切查办。召授户部尚书,兼正黄旗汉军都统。六年,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,兼翰林院掌院学士。寻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。

  八年,典顺天乡试,拜文渊阁大学士。柏俊素持正,自登枢府,与载垣、端华、肃顺等不协。会御史孟传金疏劾本科士论未孚,命覆勘试卷,应议者五十卷,文宗震怒,褫柏俊等职,命载垣等会鞫,得柏俊听信家人靳祥言,取中罗鸿绎情事,靳祥毙於狱。九年,谳上,上犹有矜全之意,为肃顺等所持。乃召见王大臣等谕曰:“科场为抡才大典,交通舞弊,定例綦严。自来典试诸臣,从无敢以身试法者。不意柏俊以一品大员,辜恩藐法,至於如是!柏俊身任大臣,且系科甲进士出身,岂不知科场定例?竟以家人干请,辄即撤换试卷。若使靳祥尚在,加以夹讯,何难尽情吐露?既有成宪可循,即不为已甚,就所供各节,情虽可原,法难宽宥,言念及此,不禁垂泪!”柏俊遂伏法。

  十一年,穆宗即位,肃顺等既败,御史任兆坚疏请昭雪,下礼、刑两部详议,议上,诏曰:“柏俊听受嘱讬,罪无可辞。惟载垣、端华、肃顺等因律无仅关嘱讬明文,比贿买关节之例,拟以斩决。由载垣等平日与柏俊挟有私仇,欲因擅作威福,竟以牵连蒙混之词,致罹重辟。皇考圣谕有‘不禁垂泪’之语,仰见不为已甚之心。今两宫皇太后政令维新,事事务从宽大平允。柏俊不能谓无罪,该御史措词失当。念柏俊受恩两朝,内廷行走多年,平日勤慎,虽已置重典,当推皇考法外之仁。”於是录其子候选员外郎锺濂赐四品卿衔,以六部郎中遇缺即选。锺濂后官盛京兵部侍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许瀍

    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中唐时进士。据传,文宗开成初,尝游河中,忽得大病,不省人事。自言病中尝梦至瑶台,见仙女许飞琼,令其赋诗。梦醒,遂作《纪梦》诗。事迹见《太平广记》卷七〇。《全唐诗》存《纪梦》诗1首,然孟棨《本事诗》、《唐诗纪事》卷五六皆谓许浑所作。

  • 祝德麟

    祝德麟(1742-1798)一说德龄,字趾堂,一说字止堂、芷塘。浙江海宁人,乾隆二十八年(1763)进士,历官翰林院编修,提督陕西学政,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,掌礼科给事中。其诗以性灵为主,著有《悦亲楼集》。

  • 崔斌

    (1223—1278)元马邑人,一名燕帖木儿,字仲文。攻文学,达政术。世祖在谮邸召见,应对称旨,袭授总管。及即位,斌举安童、史天泽为相,除左右司郎中。每论事帝前,群言不决者,斌以数言决之。宠遇甚至。历行中书省参知政事。破宋潭州时,诸将咸欲屠之,斌止之,潭人为立生祠。召入觐,极言阿合马奸蠹,帝乃黜其亲党,海内称快。迁江淮行省左丞,寻为阿合马所害。谥忠毅。

  • 湛挺

    湛挺,字茂之,尝为司徒右长史,隐于无锡之惠山,筑草堂读书其中,与南平王刘铄友善,更以诗章唱酬留刻于石,定居无锡惠山。

  • 赵玉

    赵玉,字瑞君,号琢斋,满洲旗人。

  • 赵孟頫

    赵孟頫(1254—1322),字子昂,号松雪,松雪道人,又号水精宫道人、鸥波,中年曾作孟俯,汉族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。元代著名画家,楷书四大家(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、赵孟頫)之一。赵孟頫博学多才,能诗善文,懂经济,工书法,精绘艺,擅金石,通律吕,解鉴赏。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,开创元代新画风,被称为“元人冠冕”。他也善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书,尤以楷、行书著称于世。

  • 顾炎武

    顾炎武(1613.7.15-1682.2.15),汉族,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(今江苏省昆山市)千灯镇人,本名绛,乳名藩汉,别名继坤、圭年,字忠清、宁人,亦自署蒋山佣;南都败后,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,改名炎武。因故居旁有亭林湖,学者尊为亭林先生。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、经学家、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,与黄宗羲、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“三大儒”。其主要作品有《日知录》、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、《肇域志》、《音学五书》、《韵补正》、《古音表》、《诗本音》、《唐韵正》、《音论》、《金石文字记》、《亭林诗文集》等。

  • 刘镇

    宋广州南海人,字叔安,号随如。宁宗嘉泰二年进士。以诖误谪居三山三十年。性恬淡,士大夫皆贤之。工诗词,尤长于诗,明白清润,为时所推。有《随如百咏》。

  • 沈亚之

    沈亚之(781—832),字下贤,汉族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。工诗善文,唐代文学家。沈亚之初至长安,曾投韩愈门下,与李贺结交,与杜牧、张祜、徐凝等友善。举不第,贺为歌以送归。元和十年(公元八一五年)第进士。泾原李汇辟掌书记,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。大和初,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,召授判官。耆贬官,亚之亦贬南康尉。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。沈亚之兼长诗、文、传奇,曾游韩愈门下,以文才为时人所重,李贺赠诗称为“吴兴才人”

  • 郑之侨

    郑之侨,字东里,仁怀人。康熙壬辰进士,改庶吉士,授编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