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北京、济南、承德方)。黄连、菊花、玄参、熟大黄、枳壳、陈皮、桔梗、黄芩、薄荷、甘草、当归、荆芥、栀子、生石膏、连翘、蝉蜕、车前子、赤芍药、炒蒺藜、天花粉、麦门冬各150克。为
病名。又名肛瘘、漏疮。多因肛门周围痈疽溃破久不愈而成;或由肛管直肠内壁的感染发展而来。症见肛周有疮口并与管道相通,常流脓水,疼痛或瘙痒,缠绵不愈。若患处肿硬痛,疮口凸起,脓液稠厚,病体尚壮者,属实症;
病证名。多因小儿胎中感受热毒,蕴于脾胃,熏蒸于上焦所致。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五:“初生小儿舌上白膜裹住。”治法刮去舌上白膜,以白矾少许擦之。内服三黄汤加减。
病证名。惊风伴有阵发性抽搐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。其症因风热袭络,上扰清空,故在潮搐的同时,并见身热昏睡,气粗痰嗽。治宜清热熄风,豁痰活络,用蒌贝温胆汤加羚羊角、竺黄、竹沥,送服抱龙丸。参见惊涎潮搐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瑞章。江苏武进人。曾跟随名医周慎斋学习,订正《慎柔五书》等医籍。主张治病应当先培固病人的元气,然后攻伐疾病之根,不可以只顾快求功利。
病证名。指“行动举止,则眼中神水之中,荡漾有黑影如蝇翅者”(《银海精微》)。类今之玻璃体混浊,参见云雾移睛条。
见伤寒论辨证广注条。
构成骨盆的骨。即左右髋骨和骶骨。
气功学专著。清·柳华阳撰,成书于乾隆甲寅年(1794年)。全书分14章,主要论述小周天后的大周天功法,内容包括:漏尽图、六候图、任督脉络图、道胎图、出定图、化身图、面壁图、还虚图、集说慧命经、正道修炼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地羊鹊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