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李延昰条。
病名。①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四。指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者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以发其汗,令阳微,膈气虚,脉乃数,数为客热,不能消谷,胃中虚冷故也。脉弦者虚也。胃气无余,朝食暮吐,变为胃反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马槟榔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又名敦疽、足指发。即除大指(趾)外发于四趾之脱疽。证治见脱疽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钩吻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为人指甲之别名,见《眼科龙木论》。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地蜂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杨梅疮早期特征之一。由交媾不洁,染毒而发。多见于冠状沟、包皮内面、宫颈和大阴唇等处。通常单发,初起为浸润性丘疹,焮肿光亮,逐渐增大。破后溃烂,腥而无脓,周围略隆起,中心凹陷,硬如软骨。一般无痒痛等自觉
病名。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。即五色丹。见该条。
病名,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小儿疳眼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