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昙鸾服气法

昙鸾服气法

气功功法。借呼吸粗细的调整变换,以意引气的功法。见于宋《云笈七签》卷59中。其功法:“初宽坐,伸手置膝上,解衣带,放纵肢体,念法性平等,生死不二,终半食顷,闭目举舌奉腭,徐徐长吐气,一息二息,傍入闻气出入声,初粗渐细,十余息后,乃得自闻声。凡觉有痛痒处,便想从中而出,但觉有异,渐渐长吐气,从细至粗,十息后,还如初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袁秦邮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史以甲条。

  • 水剑草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石菖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蕲艾

    出《蕲艾传》。为艾叶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初潮

    亦名天癸水至、首经、天癸水等。指女子的第一次来月经。

  • 夹热腹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又名挟热痛。小儿热邪内积、气机不畅而致的腹痛。症见腹痛伴有面赤唇红,壮热烦躁、手足心热、多发于夜。治宜清热理气。用四顺清凉饮(白芍、当归、大黄、甘草)加青皮、枳壳,亦可针刺行间

  • 物偶入睛证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异物入目。指尘沙、谷壳、麦芒、飞虫、游丝或金属、玻璃、竹木之细碎屑等异物飞溅、碰撞入眼。按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,引起证候有轻重之别,常有沙涩刺痛,羞明流泪,白睛红赤,

  • 经血暴下兼带下

    病证名。指患血崩而兼带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三:“妇人脏腑久冷,素有赤白带下,复因冲任气虚,不能约制经血,以致暴下,二者兼作,故谓经血暴下兼带下也”。治宜补气摄血止带。方用地榆汤(《圣济总录》:“

  • 金匮要略论注

    书名。24卷。清·徐彬撰于1671年。作者据《金匮要略》徐镕本的条文次序予以诠释,注文的特点浅显易晓,旨在发明原书蕴奥;注后或补以论述,故以“论注”为书名。书中发表个人见解较多,颇为后世医家所重。但在

  • 王灼疮

    出《诸病原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即王烂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田字草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