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。为黄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中藏经》。为胡颓子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即桡腕关节脱位。详手掌根出臼条。
病名。系指牙龈肿硬如蕈状。见《外证医案汇编》卷二。牙蕈形似核桃,坚硬,由心胃之火煎熬而成,不可针破,否则失血难痊,宜耐性调理。治宜清胃泻火,消肿散结。可选用皂角刺、穿山甲、当归、川芎、黄芩、栀子、红花
灸法名。出《针灸资生经》。又称自灸。是以药物敷贴肌肤后,局部起泡如灸疱,因而得名。今称药物发泡灸。古代文献上所载天灸法较多,如毛茛灸、斑蟊灸、旱莲灸、蒜泥灸、白芥子灸等,详各该条。
出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七。娩,古作免、挽。又名分诞、分解、免身、免乳。指妊娠二十八周以上的胎儿,娩出母体的过程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腹水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类中风病证之一。因忧思过度,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。
病名。出《治疗大全》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骨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。即腓骨。参骨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