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大生要旨》卷二。即子嗽。详该条。
指虚损由下部脏腑发展到上部脏腑的病机。参见上损及下条。
出《李氏草秘》。为金荞麦之别名,详该条。
御,驾驭、使用;神,精神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不时御神。”谓经常过分地使用精神。
病证名。见南京中医学院《中医学概论》。即蟹睛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萝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四方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。位于足大趾之尖端。主治便毒,穿踝疽等。艾炷灸3壮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蜣螂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。为足太阴之动脉,即下部人,以候脾胃之气。②经穴名。代号SP11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位于大腿内侧,髌骨内上缘上8寸,缝匠肌之内侧;或于血海穴直上6寸处取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