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李调

李调

【介绍】:

宋代人,居钱塘(今浙江杭州)。一作李诇,字孟言,号樗散生。负气节,善诗。从杨维桢学,卖药于金陵(今南京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脾不统血

    脾气虚弱,运化失常而致血不循经的证候。《血证论》:“脾统血,血之运行上下,全赖乎脾,脾阳虚则不能统血。”主要表现为诸失血证,如皮下出血、便血、溺血,同时伴有面色淡白少华,神疲,气少,脉虚弱,指纹淡,舌

  • 钱氏七味白术散

    见《景岳全书·小儿则》。即白术散第五方,见白术散条。

  • 针经摘英录

    针灸著作。1卷。撰人佚名。约成书于宋末元初之际,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《济生拔萃》中。首为九针式及图、折量取腧穴法、补泻法、用针呼吸法;次为治病直诀刺,其中列举了针灸治疗偏正头痛、眉攒内疼痛等69种

  • 停豆抵耳

    病名。指耳内流脓。《医学心悟》卷四:“若风热相搏,津液凝聚,变为停豆抵耳之患,或脓水淋漓,或痒极疼痛。此皆厥阴肝经风热所致。宜加味逍遥散。”

  • 张石顽

    【介绍】:见张璐条。

  • 微甚

    ①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浅淡与深浓,以了解疾病的虚实。《望诊遵经》:“色浅淡者谓之微,色深浓者谓之甚。微者正气虚,甚者邪气实。自微而甚,则先虚而后实;自甚而微,则先实而后虚。”②形容同类性质

  • 妇科秘方

   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。

  • 韩隐庵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蜀(今四川)人。生平欠详,其医术传给沈应善。

  • 胪胀

    证名。指腹部肌肉或腹皮胀急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民病腠理热,血暴溢,疟,心腹满热,胪胀,甚则胕肿。”《类经·运气类》:“胪,皮也。一曰腹前曰胪。”参见腹胀、肿胀条。

  • 脉象。即滑脉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阴阳相过曰溜。”《研经言》卷二:“溜脉不言鼓者,以其弱甚也,此阴阳之无胜负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