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白烂

白烂

病名。《喉白阐微》:“春温、夏热、秋燥、冬寒、四时皆患白烂。”泛指急性喉病伴有脓性糜烂面或似伪膜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人针灸经

    针灸著作。7卷。此书虽冠“铜人”之名,实系元代书商抄录《太平圣惠方》卷99《针经》的全文,析分为卷1~6,另附针灸禁忌1卷。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,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,并附十二幅腧穴图。

  • 耳垢

    耵聍的俗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边成章

    【生卒】:1806~1880【介绍】:清代满族医家。字斐然。自幼研医。尤善疡科,所治疑难证多良效。著有《边氏验方》30卷。

  • 胎前水肿

    病证名。见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肿胀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肠痔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:“肛边肿核痛发寒热而血出者,肠痔也。”即肛门周围脓肿而伴有恶寒发热者。参见肛门痈条。

  • 泡舌

    病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因火上冲,痰随火上注,舌忽胀满口中,软如猪尿泡形,不疼痛,口中流涎,妨言语。”治宜清热泻火,祛痰消肿。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。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。

  • 幼科折衷

    书名。2卷。明·秦昌遇约撰于十七世纪中期。作者鉴于幼科诸书中的论治,或偏寒,或偏热,或喜补,或喜泻,遂取各家之长,以“折衷”为书名。书中对小儿杂病的证治立论凡五十余篇,每病首载七言歌及脉法,其次节引《

  • 受肚泻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幼科折衷》。指小儿饱食后腹泻的症候。由脾胃虚弱,运化不及所致。其症饮食饱满则泻,泻尽乃止,如此反复。治宜补脾益胃。用益黄散送下保和丸。

  • 砒霜中毒

    病名。即三氧化二砷中毒。急性中毒多因突然吸入大量砒粉尘,或因药用、误服过量所致。前者主症为咳嗽,胸痛,呼吸困难。后者主症为烦躁如狂,心腹搅痛,头旋,欲吐不吐,或剧烈吐泻,面色青黑,四肢逆冷,甚则迅速昏

  • 月水不通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