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。即犀角汤第一方,见犀角汤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DU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神宗、脊俞。属督脉。位于背部第十一、十二胸椎棘突之间。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。主治腰脊强痛,黄疸,腹泻,痔疮,脱肛,癫痫等。向上斜刺
宋代保健机构。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。
病证名。见《类证治裁·咳嗽》。即早晨嗽。详该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六。即竹叶汤第三方,见竹叶汤条。
见《千金要方·论证》。同龈。详牙龈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三。即中消,详该条。
即后囟。见囟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为窦道生于肾俞穴部位者。相当腰椎结核于肾俞穴部出现的寒性脓疡破溃的病症。内服调补气血之品,外用药线引流或手术治疗。
《伤科汇纂》卷八方。百草霜、白芍药各一两,赤小豆、白蔹各一两六钱,炮川乌三钱,白及、骨碎补、当归各八钱,天南星(泡)三钱,牛膝六钱。为末,酒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盐汤或温酒送下。治跌扑坠堕,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