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隋代医家。生平欠详。撰有《养生术》1卷,已佚。
病证名。素体阳虚或病后体弱,脾胃虚寒,中阳不振,寒湿停滞,气机不畅而致腹痛。症见腹部隐隐作痛,绵绵不止,喜按喜热,得食则舒缓,面色白,形寒肢冷,纳呆便溏。治宜温养脾胃,甘缓止痛。用小建中汤加黄芪。
眼科检查方法之一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主要观察目翳发生的部位、形态、大小、色泽等,以助辨证与治疗。
病名。《疔疮要诀》:“此疔发于脾肾肺火,生鼻孔两旁根。”由阳明热毒结聚所致。证见鼻孔旁边迎香穴焮肿作痛,甚则恶寒身热。宜清热解毒。可服用苏梗、花粉、橘红、川贝母、连翘、银花、薄荷、甘草、鲜芦根之属。
【介绍】:参见杜光庭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。即妊娠下血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30卷。清·沈金鳌撰。刊于1773年。本书为《沈氏尊生书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卷首载有《脉象统类》、《诸脉主病诗》。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,包括脏腑门、奇经八脉门、六淫门、内伤外感门、面部门、身形门
病名。《喉科种福》卷二:“大麻风,山岚瘴气也。岭南人最多此病,岭以北之淫疮亦大麻类也,递相传染,人皆畏之而恶之,不齿于人类,然有更衣时,触厕缸秽气而成者,有受湿成之者,不治,与治之不得其法,遂至毒冲顶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山海螺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纶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