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蝦蟆瘟

蝦蟆瘟

病名。①瘟疫的一种。指头面肿赤为特证的疫病。又名浪子瘟大头瘟捻头瘟。《古今医鉴·温疫》:“病者大小无异,大抵使人痰涎壅盛,壮热如火,头痛身痛,项强睛疼,声哑腮肿,俗呼浪子瘟,或称蝦蟆瘟。城市乡村,家户相类。”《景岳全书·瘟疫》:“大头瘟者,以天行邪毒客于三阳之经,所以憎寒,发热,头目颈项咽喉俱肿,甚至腮面红赤,肩背斑肿,状如蝦蟆,故又名蝦蟆瘟。”参大头瘟条。②指众人同时患咽痛,或音哑者。《瘟疫论补注·杂气论》:“或时众人咽痛,或时音哑,俗名为蝦蟆瘟是也。”③指时行嗽。《证治要诀·诸嗽门》:“时行嗽,发热恶寒,头痛鼻塞,气急,状如伤冷热,连咳不已。初得病,即伏枕一两日即轻。记壬午秋,满城有此病,……得免者少,并呼为蝦蟆瘟。”宜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方。参见时行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始素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位于腋窝中线,渊腋穴直上约1寸陷中。主治胁下支满,腰痛引腹,筋挛,阴气上缩等。斜刺0.3~0.5寸。

  • 晨运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林绳墨·眩运》。又称晨晕、早起眩晕。指眩晕之常发生于清晨者。多因阳虚及痰浊固结所致。详晨晕、早起眩晕、阳虚眩晕、痰晕条。

  • 方骨

    骨名,即骶骨。《伤科汇纂》卷二:“男女腰间,各有一骨,大如掌,有八孔,……即方骨也,”“……方骨一节,在尾蛆骨之上。”

  • 雀斑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俗称雀子斑。由火郁孙络血分,复感风邪凝滞;或肺经风热所致。多发于颜面、颈和手背等处。皮肤呈黑褐色或淡黑色散在斑点,小如针尖,大如绿豆,数目多少不一,甚则延及满面。外用玉容散水

  • 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手法

    即失欠颊车蹉开口不合方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补汤

    ①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二方。黄芪三分,炮附子、人参、槟榔、白术、百合、炒酸枣仁、茯苓(去皮)、麦门冬(汤浸去心)、肉桂各半两。为末,分为十帖,每帖加生姜五片,水煎,空腹服,日二次。治肝虚胆寒,夜间少睡,

  • 当阳

    ①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瞳孔(正视时)直上入发际1寸处。主治头痛,眩晕,感冒,鼻塞,目赤肿痛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1~3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②太阳穴别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

  • 飞霞道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韩懋条。

  • 经来色淡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气血俱虚,脾肾阳虚,运化功能减弱所致。《女科经纶》引朱丹溪语:“色淡者,虚而有水混之也。”治宜补气血以调经。用八珍汤加黄芪、香附、生姜,兼常服六味地黄丸。虚甚者加干姜、

  • 大酸味草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铜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