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蟹目

猜你喜欢

  • 肥气

    古病名。即肝积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肝脉……微急为肥气,在胁下,若覆杯。”《难经·五十四难》:“肝之积,名肥气。在左胁下,如复杯,有头足。久不愈,令人发咳逆疟,连岁不已。”《济生方》卷四:“肥气

  • 先攻后补

    指先攻下后培补的治法。用于体虚而有急须攻下之证者。如肺病体虚,本宜培补,但病者胸胁有积水,引起咳嗽,气促,不能平卧等急迫症状,可先用逐水药攻下以解除喘促症状,后用补益药培补。

  • 万寿丹书

    气功与养生学著作。明·龚居中撰。全书六卷,以养生为主,搜集了包括气功在内的各种延年益寿方法。卷一为安养篇,卷二为延年篇,卷三为采补篇,卷四为服食篇,卷五为脏腑篇,卷六为清乐篇。

  • 四经

    ①指四时的平脉。即春弦、夏洪、秋浮、冬沉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四经应四时。”②寸关尺三部,每部各主四经脉。(如左寸心与小肠,右寸肺与大肠)。《难经·十八难》:“脉有三部,部有四经。”

  • 陷翳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卷下。肝风热邪生翳,其邪气深凝,顽固难退者属陷翳。治宜先焮发,再辅以退翳。参见翳条。

  • 调鼎集

    食疗烹饪著作。10卷。著者不详。本书收录了馔肴1720种,并有调料、茶酒制作法及筵席格局等内容。多数资料采自《食觅鸿秘》、《闲情偶寄》等书。现仅有手抄本。

  • 针摇

    针刺手法。即摇法。《针灸大成》十二手法之一:“凡出针三部,欲写之际,每一部摇一次……如扶人头摇之状,庶使孔穴开大也。”参见摇法条。

  • 缓脉之简称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阳脉浮大而濡,阴脉浮大而濡,阴脉与阳脉同等者,名曰缓也。”

  • 溃疡

    证名。出《周礼·天官》:“疡医下士八人,掌肿疡,溃疡……”。中医习惯上把自溃或切开的疮面称为溃疡,不同于现代医学所说缺乏愈合倾向的损害。多属虚证。宜服调补气血、醒脾健胃之剂,如十全大补汤、人参养荣汤等

  • 阴盛

    指阴寒偏盛。阴盛则阳衰,往往出现厥逆、痰饮、水气等内寒证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阴盛则内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