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按摩方法名。手握拳,拇指捏住中指中节,两掌面相合,放于两大腿之中,用力紧挟。《寿世保元·伤寒》:“病人用大指捏住中指中节,紧捏莫放,十指俱屈,合掌夹在两大腿中,紧紧坐住,待良久汗自出。”用治伤寒无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商陆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阎纯玺《增补胎产心法》。亦名胎前胁痛。多因痰浊瘀阻,或恼怒伤肝,气郁不舒所致。痰浊瘀阻者,痰涎壅盛,胸胁疼痛,治宜祛痰理气,方用二陈汤加减;恼怒伤肝者,烦闷易怒,两胁疼痛,治宜舒肝解郁,
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一方。川椒(去目及闭口者,炒出汗)、炒茴香、炮附子、肉苁蓉(酒浸)各一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,空腹温酒送下。治久积贲豚气,时攻膀胱切痛。
书名。6卷。明·王纶撰于1502年,后经薛己整理注释。刊于1549年。此书系王氏医学杂著,前3卷医论部分,论述发热、劳瘵、泄泻、痢疾、咳嗽、痰饮等内科杂病以及妇产科、眼、耳、鼻、齿等病证证治,并分析了
①推拿穴位名。位于两眉上缘。出《小儿推拿广意》。《厘正按摩要术·立法》:“坎宫在两眉上,蘸汤由小儿眉心分推两旁,能治外感风寒。”有发汗解表,开窍醒神作用,用治感冒发热,头痛,目赤痛等症。②八卦之一。参
见《中国药用海洋生物》。为干苔之别名,详干苔条。
药物剂型之一。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媒,提取药材中醇溶性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。如牙痛水(成药)即为此剂型。
见《傅青主女科·产后编》。即产后完谷不化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3卷。彭光卿辑。初刊于1941年。本书按雷丰《时病论》原意,分述时病的病证、治疗诸法及成方。编述以表格为主,治疗诸法用歌括加按语的形式予以阐析,条理比较清楚。1955年上海中医书局重印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