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铁散沙

猜你喜欢

  • 饮食辨录

    见调疾饮食辨条。

  • 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

    书名。宋·许叔微撰。卷数不详。据许氏《伤寒发微论》中记载:“余尝撰《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》,故知治伤寒当以仲景脉法为本。”《伤寒百证歌》也有类似记载。已佚。

  • 僧智缘

    【介绍】:北宋医僧。随州(今湖北随县)人。1063年(嘉祐末年)被召至京师,住相国寺。常常以诊脉推断人的贵贱祸福,是为唯心主义的太素脉之始。

  • 坐蓐

    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。即临产。详该条。

  • 痘疹入眼

    病证名。出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痘疹眼。指痘症初起,热毒浊邪薰扰清窍,引起目赤泪出,羞明涩痛,眼闭不开,或黑睛生翳,以及痘症后期,正气耗伤,热邪余毒攻眼所致之赤痛生翳,甚至黄液上冲,花翳白陷,蟹睛突起等。

  • 龟头

    即阴茎头。因其状似乌龟的头,故名。

  • 柔脾汤

    《校注妇人良方》卷七方。炙甘草、炒白芍药,黄芪各半两,熟地黄一两五钱。为末,每服五钱,水、酒各半煎服。治虚热吐血,衄血汗出。

  • 阴虚内热

    又称阴虚发热。由于阴液损耗,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阴虚则内热。”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、夜热,或五心烦热,并且多兼见盗汗、口干,舌红,脉细数等。治养阴清热,或滋阴降火。

  • 饮酒中毒

    病名。俗称醉酒。即酒精中毒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饮酒中毒候》。因饮酒过量,酒毒溃于脾胃,流溢经络所致。症初起则脸面潮红,兴奋多语,头痛眩晕,时悲时喜;继则烦乱呕吐,步态不稳,或壮热烦渴,或恶寒呻吟;甚者吐

  • 聚咳

    病名。指风寒袭肺所致的剧咳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聚咳,风寒入肺,每一咳则连数百不止,不能转气,宜三拗汤。久则杏仁煮猪肺,或姜汁调蜜亦好,参苏饮加细辛。”参见顿呛、风寒咳嗽、咳嗽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