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出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。挛为曲而不伸之状,常与拘、急并称,如拘挛、挛急、多属筋病。可分虚实寒热四证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《内经》言挛皆属肝,肝主身之筋故也。……有热,有寒,有虚,有实。”虚挛多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远志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1572~1636年【介绍】:明末医僧。法名释住想,毗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博通经史儒学,因患痨病,经查了吾治愈,遂随了吾学医十余年,颇有所得,查氏因其好学,又荐给名医周慎斋继续学医。慎柔曾扎
见汉医条。
汗法之一。解表药与温通经脉药物并用,以散邪温经的治法。如患者平素阳虚,感受风寒,邪入经络,气血运行不利,症见恶寒发热,头身疼痛,腰腿痛,手足凉,苔白,脉濡,用当归四逆汤,发表温经散寒。又如治疗少阴兼太
《宣明论方》卷六方。大黄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实各半两,甘草一两。为粗末,加生姜三片,水煎服。治伤寒杂病,内外所伤,腹满咽干,烦渴谵妄,心下按之硬痛,小便赤涩,大便结滞;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滞;热甚喘咳,闷乱惊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文江人。撰有《医方大成》等书。
见相侮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四方。白术一两,天南星、青皮、陈皮各三钱。为末,煮糊为丸。治茶积,面黄,胸膈或空或胀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芥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