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人参固本丸

人参固本丸

药方名称人参固本丸

别名二黄丸(《寿亲养老新书》卷四)。

处方地黄(洗)熟地黄(洗再蒸)天门冬(去皮)麦门冬(去心)各30克人参15克(经验秘方、良方、寿亲养老新书各30克)。

制法上药五味,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补血益气,生精固本,延年益寿。治血虚精亏。须发早白,颜貌衰老;或脾虚烦热,金水不足;或肺气燥热,作渴作嗽;或小便短赤,涩滞如淋,大便燥结等阴虚有火之证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空腹用温酒或盐场送下。

摘录《简易方》引《叶氏录验方》(录自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五O)

猜你喜欢

  • 加减六君子汤

    《辨证录》卷七:加减六君子汤药方名称加减六君子汤处方人参9克白术茯苓各15克甘草山楂麦芽厚朴各3克陈皮枳壳各15克神曲3克功能主治健脾补气,化滞消积。治气虚下陷,饮食停积成块,久则其形渐大,似痛不痛,

  • 白石脂散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八:白石脂散药方名称白石脂散处方白石脂(烧令赤)1分,乱发(烧灰)1分,甘草(炙令赤)半两。制法上为细散。功能主治小儿肠僻下脓血。用法用量每服1字至半钱匕,米饮调下,早晨,午后各1次

  • 薄荷丸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五八:薄荷丸药方名称薄荷丸处方干薄荷叶2两,荆芥穗1两半,蔓荆实(去白皮)1两,玄参(洗,锉)1两,甘草(炙)1两,大黄(锉,炒)1两,人参1两,麦门冬(去心)1两,羌活(去芦头)2两

  • 扶桑至宝丹

    药方名称扶桑至宝丹别名扶桑丸(《医方集解》)、桑麻丸(《医级》卷八)。处方嫩桑叶数十斤(须择家园中嫩而存树者,采集后,用长流水洗,摘去其蒂,晒干)巨胜子制法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养血祛风,润肠

  • 加味贵金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味贵金汤处方大黄、白芷、僵蚕、川山甲、贝母。功能主治阳疱毒,腹痛如锥,手不可近,六脉洪数者。用法用量用水2钟,煎1钟,食远服。摘录《外科大成》卷四

  • 巴豆油膏

    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:巴豆油膏药方名称巴豆油膏处方巴豆4克蛇床子4克大黄4克 海桐皮4克羊蹄根4克 胡麻油10毫升 凡土林20克制法前五味药,共研为细末,再以麻油、凡士林调膏。功能主治神经性皮炎。用法

  • 藿香丸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七:藿香丸药方名称藿香丸处方藿香木香各45克半夏(汤洗去滑)60克丁香槟榔(锉)各23克白术30克荜澄茄红豆蔻(去皮)各15克制法上药八味,捣罗为末,酒煮面糊和丸,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

  • 和胃透肌汤

    药方名称和胃透肌汤处方厚朴、枳壳、广皮、柴胡、葛根、防风。功能主治夏、秋热证之人,内有积热,外冒表邪,又被饮食寒凉抑遏胃阳,阳明邪热不得发越,但头汗,遍身无汗;又有斑痧疫毒,抑遏胃阳,亦不能宣扬外发,

  • 剪血丸

    药方名称剪血丸处方木香1两。制法用湿纸裹,炮香为末,同酒糊为丸。功能主治肠风下血。用法用量口服。注意切忌盐藏、白酒、鸡肉、鲊酱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三十七

  • 聪耳丸

    药方名称聪耳丸处方细辛。制法上为末,溶黄蜡为丸,如鼠屎大。功能主治诸般耳聋。用法用量绵裹1丸塞之。注意戒怒气。摘录《本草纲目》卷十三引《龚氏经验方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