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小粘药

小粘药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粘药

药材名称小粘药

别名三叶五香血藤、滑叶藤

来源毛茛小粘药Clematis fasciculiflora Franch.,以根、皮、叶入药。

生境分部云南。

性味辛,温。

功能主治活血祛瘀,镇痛消炎。主治跌打损伤,骨折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小粘药

药材名称小粘药

拼音Xiǎo Zhān Yào

别名三爪金龙、三叶五香血藤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滑叶藤的根、皮和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fasciculifloora Franch.[C.montana Buch.Ham.var.fasciculiflora (Franch.)Bruhl.]

采收和储藏:根或根皮四季可采收,叶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滑叶藤,藤本。茎枝圆柱形,紫褐色,幼时稍有短柔毛。叶对生,三出复叶;叶柄长约5-15cm;小叶片革质,长椭圆形、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长2-11cm,宽0.8-4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,上面无毛,下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。花两性,1-9内与叶簇生,花梗长2-4cm,密生黄褐色绒毛;萼片4,初时近直立,后开展,椭圆状倒卵形,长2-2.5cm,宽0.7-1.5cm,白色,外面密被黄褐色绒毛,内面无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稍短于萼片,无毛,花药长约5mm;心皮多数。瘦果长卵形,长5-8mm,无毛或稍有毛,宿存花柱羽毛状,长1-1.5cm。花期12-3月,果期6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700m的山坡、草丛、松树中或林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西部、四川西部、云南。

性味味辛;性温

功能主治行气止痛;活血化瘀;祛风除湿。主气滞腹胀;风湿骨痛;跌打损伤;乳痈;疮疖肿毒;刀伤出血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5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蝮蛇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蝮蛇脂药材名称蝮蛇脂拼音Fù Shé Zhī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"绵裹塞耳聋,亦敷肿毒。"摘录《中药大

  • 扁竹兰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扁竹兰药材名称扁竹兰拼音Biǎn Zhú Lán别名兰花扁竹、扁竹鸢尾、扁竹、都拉来源鸢尾科扁竹兰Iris wattii Baker,以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

  • 蚱蜢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蚱蜢药材名称蚱蜢拼音Zhà Měnɡ别名蚂蚱、油蚂蚱、草蜢子来源蚱蜢科昆虫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.以干燥虫体入药。夏秋捕捉,开水烫死,晒干。性味辛,

  • 紫苏梗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紫苏梗药材名称紫苏梗拼音Zǐ Sū Gěnɡ英文名CAULIS PERILLAE别名苏梗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(L.)Britt. 的干燥茎。秋季

  • 白狼毒

    药材名称白狼毒别名狼毒[东北]、狼毒疙瘩、黄皮狼毒、大猫眼草、猫眼根、山红萝卜根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. [E. pallasii Tur

  • 天葵草

    药材名称天葵草拼音Tiān Kuí Cǎo英文名all-grass of Nakedcaule Groundsel别名紫背天葵、雷丸草、夏无踪、老鼠屎草、旱铜钱草、蛇不见出处出自《滇南本草》来源药材基

  • 蓝靛

    药材名称蓝靛拼音Lán Diàn别名蓝淀(《本草拾遗》),青靛(《普济方》),靛青(《邓子禹家抄方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、草大青,豆科植物木蓝,爵床科植物马蓝或蓼

  • 矮子常山

    药材名称矮子常山拼音ǎi Zi Chánɡ Shān别名木质山海螺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小叶石梓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melina delauayana P.Dop[G.montana W

  • 芦荟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芦荟叶药材名称芦荟叶拼音Lú Huì Yè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的叶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用。原形态①斑纹芦荟,又名:油葱

  • 黄藁本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藁本药材名称黄藁本来源伞形科黄藁本Ligusticum delavayi Franch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辛,温。功能主治散风除湿。主治头痛,风湿痹痛。用法用量1~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