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男婴初生时双侧睾丸上缩。如因受寒所致。可用硫黄、吴茱萸、大蒜同研,涂于腹部,再以蛇床子煎汤淋洗熏之(《普济方》)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,即子啼,详该条。
小儿烦躁的表现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嗞煎者,心经有热,精神恍惚,内烦不安,心烦则渴,自然生惊。”治宜清心退热,通利小便。热重者用黄连解毒汤,轻者用导赤散。
详清法条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东阳(今浙江东阳)人。精小儿方脉,为人治病,不分贫富。撰有《婴孩妙诀》2卷。
儿科医案著作。上、下两篇。宋·钱乙原作,近人张山雷疏注,何光华参补。本书先由张山雷氏将钱乙《小儿药证直诀》中所录的儿科医案23则及医案中所用的方剂加以注释,后由何光华氏补入万全、缪仲醇、江瓘、喻昌等人
八会穴之一。《难经·四十五难》:“腑会太仓。”所指即中脘穴。中脘为胃之募穴,胃为水谷之海,六腑之大源,故云腑会太仑。凡六腑之病皆可酌情针灸此穴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指由情志、房劳损伤阴精所致的三消。悲哀过度伤肺为上消。症见干渴而饮水不多,气怯喘咳。治以生脉散、人参固本丸等方。思虑太过伤脾为中消。症见时食时饥,饥不欲食。治以地黄膏、琼玉
《医宗金鉴·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八方。黄芩二两,红花、苏木、黄连、羌活、薄荷、炒栀子、香附、生地黄、当归赤芍药、木贼、甘草、川芎各一两,大黄五钱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,食后服。治妇女逆经,血随气行,
【生卒】:1234~1316?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铜鞮(今山西沁县)人。以医术切于世用,乃取其要籍研读之。节录切用,分门别类,有论有方,首列针法,次取金元诸家医著18种,末附自辑《杂类名方》,题名《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