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毛毡草

毛毡草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毛毡草

药材名称毛毡草

别名臭草、臭毛毡草

来源菊科毛毡草Blumea hieraciifolia (D. Don) DC.,以全草入药。

生境分部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

性味微辛,凉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治肠炎腹泻;外用治毒蛇咬伤,肿痒疼痛。

用法用量全草3~5钱,水煎服。外用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,或用全草水煎外洗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毛毡草

药材名称毛毡草

拼音Máo Zhān Cǎo

别名臭草、鹅掌风、走马风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毛毡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umea hieracifolia (D. Don) DC.[Ergeron hieracifolium D. Don;Conyza hieracifolia Spreng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切段晾干。

原形态毛毡草 草本,高50-150cm。茎上部有分枝,具条棱,被开展的必绢毛状长柔毛,并杂有头状具柄腺毛,在上部和花序轴被毛更密,节间长1-2cm。叶主要茎生,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7-10cm。宽2-3.5cm,先端短尖或小凸尖,基产渐狭下延,近无柄,边缘有硬尖齿,上面被白色短毛,下面被密绢毛状绒毛或绵毛;上部叶较小,无柄,长2-4cm,宽0.4-1.5cm,两面被白色密绵毛或丝光毛,边缘尖齿。头状花序多数2-7个簇生,排列成穗状圆锥花序;总苞圆柱形或钟形;总苞片4-5层,上部淡紫色,外层线状披针形,背面被白色绒毛,中层线状长圆形,背面被疏毛,内层极狭,丝状;花托无毛;花黄色;雌花多数,花冠檐部3齿裂;两性花较少数,花冠檐部5稀6浅裂,有疏毛和腺体。瘦果圆柱形,具棱10条,被毛;冠毛白色,糙毛状,易脱浇。花期12月至翌年4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田边、路旁、草地或低山灌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福建、台湾、贵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味微辛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泄泻;毒虫螫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汁涂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芪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黄芪药材名称黄芪拼音Huánɡ Qí英文名RADIX ASTRAGALI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(Fisch.) B

  • 驴打滚儿草

    药材名称驴打滚儿草拼音Lǘ Dá Gǔn ér Cǎo别名还阳参出处《内蒙古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屠还阳参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切碎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0~30厘米。全

  • 纤花千金藤

    药材名称纤花千金藤拼音Xiān Huā Qiān Jīn Ténɡ别名金钱暗消、藤子暗消、铜钱暗消、一文钱、小黑藤来源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纤花千金藤Stephania graciliflora

  • 山佩兰

    药材名称山佩兰拼音Shān Pèi Lán别名白头婆、佩兰、南佩兰、秤杆草、搬倒甑、野升麻、麻秤杆、秤杆升麻、红升麻、土升麻、泽兰、血升麻、细黑升麻、佩兰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隰草类载有"白头婆",云:

  • 山扁豆子

    药材名称山扁豆子拼音Shān Biǎn Dòu Zi出处《现代实用中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扁豆的种子。性味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微苦。"功能主治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

  • 一颗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一颗血药材名称一颗血拼音Yì Kē Xuè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金雀花的全草。夏季采收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。茎细小,匍匐,节处生根,须根上有根瘤。3出复叶,叶

  • 鸭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鸭胆药材名称鸭胆拼音Yā Dǎn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胆或胆汁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白鸭肉"条。性味《纲目》:"苦辛,寒,无毒。"功能主

  • 苦绳

    药材名称苦绳别名奶浆藤、小木通、白浆藤、白浆草、通关散、中华假夜来香、中华南山藤、野泡通来源萝藦科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.[Wattakaka sinensis (Hemsl.

  • 天脚板根

    药材名称天脚板根拼音Tiān Jiǎo Bǎn Gēn英文名Aucuba chinensis Benth.subsp.omeienisis(Fang)Fang et Solng Au-cuba chi

  • 广西十大功劳

    药材名称广西十大功劳拼音Guǎnɡ Xī Shí Dà Gōnɡ Láo别名土黄连、木黄连来源小檗科广西十大功劳Mahonia shenii Chun,以根、茎入药。生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