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柑皮

柑皮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柑皮

药材名称柑皮

拼音Gān Pí

别名广陈皮、新会皮(《药性切用》),陈柑皮(《本草求原》)。

出处《本草拾遗》

来源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果皮。9~11月采摘成热果实,剥取外层果皮,阴干或晒干。

生境分部主产广东、广西。此外,福建等地亦产。

性状完整的果皮,多剖成3瓣,每瓣近圆形,在果柄处连在一起,有时破碎分离成单瓣。瓣片多向外反卷,白色的内层明显外露;果皮厚约1毫米。外表面黄橙色至红橙色,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点。内表面白色棉絮状,油点微凹入。质较疏松而柔软,干燥后仍不脆。香气浓郁,味微辛,但不甚苦。以皮薄、片大、质柔软。少病斑,油润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
化学成分蕉柑的果皮中,含橙皮甙、川陈皮素和挥发油。

炮制刷去泥土,拣净杂质,喷淋清水,闷润后切丝或切片,晾干。

性味①《七卷食经》:"小冷。"

②《纲目》:"辛甘,寒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下气,调中,化痰,醒酒。治病后饮食失调,上气烦满,伤酒口渴。

①崔禹锡《食经》:"主上气烦满。"

②《本草拾遗》:"去气,调中。治产后肌浮,为末酒下。"

③《七卷食经》:"治气,胜于橘皮;去积痰。"
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皮炙作汤,可解酒毒及酒渴。"

⑤《纲目》:"伤寒饮食劳复者,浓煎汁服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
注意①《食疗本草》:"多食令人肺燥、冷中、发痃癖。"
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多食发阴汗。"

复方治酒醉:柑子皮(去瓤)不计多少,焙干为末,入盐点半钱。(《经验后方》独醒汤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柑皮

药材名称柑皮

拼音Gān Pí

英文名mandarin orange peel

别名广陈皮、新会皮、陈柑皮。

出处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 chachiensis Hort.等多种柑类的果皮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trus chachiensis Hort.

采收和储藏:将成熟果实的果皮剥皮,晒干。

原形态茶枝柑 小乔木,高2-3m。枝多叶密,针刺极少。叶互生,常椭圆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叶缘锯齿不明显,叶翼小而不明显。花小白色,萼片黄绿色,花瓣5。果实扁圆形或馒头形,纵径4.5-6cm,横径6.5-7cm,基部平或隆起,上有浅放射沟4-8条,顶部微凹;果皮易剥离,质松脆,白内层棉絮状,有香气;瓤囊11-12瓣;中心柱空虚,味酸甜;种子20余粒,卵圆形,淡黄褐色。果熟期12月中旬。

生境分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,以新会、四会栽培最多。广州近郊也有栽培。

性状性状鉴别 1.陈皮常剥成数瓣,基部相连,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,厚1-4mm。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,有细皱纹及凹下的油点;内表面浅黄白色,粗糙,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。质稍硬而脆。气香,味辛、苦。

2.广陈皮常3瓣相连,形状整齐,厚度均匀,约1mm。油点较大,对光照视,透明清晰。质较柔软。均以片大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
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:(l)陈皮表皮由 1列极小的细胞组成,外被角质层,有气孔。表皮以甙结晶和少数草酸钙方晶,长15-30μm;大型油室不规则排列成l-2列(有时油室位于中果皮中部),油室卵圆形或椭圆形,径向长250-740μm,切向长200-500μm。维管束细小,纵横散布。

(2)广陈皮油室较大,径向长410-1650μm,切向长160-1100μm。

粉末特征:(l)陈皮淡黄棕色。①表皮细胞淡黄棕色,呈多角形,壁稍厚;气孔类圆形,直径20-25μm,保卫细胞呈淡黄棕色,副卫细胞6-8个。②中果皮细胞类图形或椭圆形,壁不均匀增厚,厚2-3μm。③油室碎片及油滴随处可见,淡黄棕色。④螺纹导管和管胞直径5-15μm;网纹导管直径9-21μm。⑤草酸钙方晶长10-30μm,呈多面形、菱形、双雄形等。③薄壁细胞含橙皮甙结晶。

(2)广陈皮表皮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,中果皮细胞形状不规则,壁厚3-5μm,少数可达8μm(不加热测量),有时壁呈连珠状增厚,或角隅处增厚。薄壁细胞含橙皮甙结晶。

化学成分蕉柑的果皮中,含橙皮甙(Hesperidin)、川陈皮素(Nobiletin)和挥发油。

炮制刷去泥土,拣净杂质,喷淋清水,闷润后切丝或切片,晾干。

性味辛;甘;寒

归经脾;胃经

功能主治下气;调中;化痰;醒酒。主饮食失调;上气烦满;伤酒口渴渴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 3-9g;或入丸、散。

注意1.《食疗本草》:多食令入肺燥、冷中、发痃癖。

2.《日华子本草》:多食发阴汗。

复方治酒醉:柑子皮(去瓤)不计多少,焙干为末,入盐点半钱。(《经验后方》独醒汤)

各家论述1. 崔禹锡《食经》:主上气烦满。

2.《本草拾遗》:去气,调中。治产后肌浮,为末酒下。

3.《七卷食经》:治气,胜于橘皮;去积痰。

4.《日华子本草》:皮炙作汤,可解酒毒及酒渴。

5.《纲目》:伤寒饮食劳复者,浓煎汁服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竹鼠肉

    药材名称竹鼠肉拼音Zhú Shǔ Ròu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肉。原形态竹鼠(《说文》),又名:竹豘(《纲目》),篱鼠(《本草求原》)。体形粗壮,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0厘

  • 芋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芋梗药材名称芋梗拼音Yù Gěnɡ别名芋荷杆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芋茎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出处《本草衍义》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叶柄。7~8月间采取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&q

  • 鹿蹄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鹿蹄肉药材名称鹿蹄肉拼音Lù Tí Ròu出处《千金·食治》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蹄肉。性味《千金·食治》:"平。&q

  • 粉防己

    药材名称粉防己拼音Fěn Fánɡ Jǐ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别名汉防己、白木香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trandra S. Mo

  • 荠薴

    药材名称荠薴拼音Qí Nínɡ英文名Largeserrate Mosla, Herb of Largeserrate Mosla别名臭苏、青白苏出处出自《唐本草》。1.《本草图经》: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

  • 紫油木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紫油木叶药材名称紫油木叶拼音Zǐ Yóu Mù Yè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清香木的嫩叶尖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原形态清香木,又名:梅江

  • 血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血参药材名称血参拼音Xuè Shēn来源菊科蟛蜞菊属植物麻叶蟛蜞菊Wedelia wallichii Less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补血

  • 碗花草根

    药材名称碗花草根拼音Wǎn Huā Cǎo Gēn别名斑鸠嘴根、金钱吊葫芦来源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碗花草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unbergia fragrans Roxb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

  • 黄瓜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瓜叶药材名称黄瓜叶拼音Huánɡ Guā Yè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叶片。夏、秋采收。性味《本草拾遗》:"味苦,平,小毒。"功

  • 三头灯心草

    药材名称三头灯心草来源灯心草科三头灯心草Juncus triceps Rostk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利尿。主治热病烦渴,喉炎,咳嗽,小儿烦躁,多啼。用法用量1~3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