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河豚鱼肝油

河豚鱼肝油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河豚鱼肝油

药材名称河豚鱼肝油

拼音Hé Tún Yú Gān Yóu

出处《辽宁医学》210:467,1966

来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肝脏所熬出的油

功能主治治淋巴结结核,慢性皮肤溃疡。

复方治破溃之淋巴结结核及慢性皮肤溃疡:河豚肝适量,放锅内加热到90~120℃左右,见有油出即不停搅拌,随后将油装入玻瓶,静置48小时后,取上层清油,制成油纱布条,经高压灭菌后备用。用时以油纱布条外敷创面或用于窦道引流,外用消毒纱布包扎。每隔一至二日换药一次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河豚鱼肝油

药材名称河豚鱼肝油

拼音Hé Tún Yú Gān Yóu

英文名Ocellated puffer liver oil, Vermiculated puffer liver oil, Obscure puffer liver oil

出处出自《辽宁医学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、虫纹东方鲀、暗色东方鲀及其同属多种动物的肝脏所熬出的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Fugu ocellatus(Osbeck)[Spheroides ocellatus Osbeck]2.Fugu vermicularis (Temminck et Schlegel)[Spheroides vermicularis Temminck et Schlegel]3.Fugu obscurus(Abe)[Spheroides obscurus Abe]

采收和储藏:捕得河豚后,取肝熬油。

原形态1.弓斑东方鲀,体长一般为10-15cm,头部、体背及腹面均有细弱小刺,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。吻部、头体两侧及尾部光滑。头体背侧面灰褐色,微绿。体侧在胸鳍后上方,各有一黑绿色而带橙色边的大斑,并有一弓形横过背部的黑绿色鞍状斑,鞍癍斑具橙色边缘。背鳍基部两侧具一圆形大黑斑。腹面白色,各鳍灰黄色。

2.虫蚊东方鲀,本种与弓斑东方鲀的区别是:有许多圆形和长虫纹形白点。

3.暗纹东方鲀,本种与弓斑东方鲀的区别是:棕褐色,背侧面具不明显的暗褐色横纹4-6条,横纹之间白色狭纹3-5条。胸鳍后上方体侧处具一圆形黑色大斑,边缘白色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栖息于近海,亦进入河口咸淡水区域。主食贝类、甲壳类、小鱼类。

2.暖温性底层鱼类,栖息于近海、河口咸淡水中,亦进入江河。主食贝类、虾蟹及小鱼等。遇敌害时,体内气囊能使腹部膨胀。4-5月为产卵期。

3.栖息于近海和河川。杂食性,主食虾、蟹、螺、鱼苗、水生昆虫、枝角类、桡足类及植物叶片和丝状藻等。

资源分布:1.弓斑东方鲀: 分布我国沿海。

2.虫纹东方鲀: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。

3.暗色东方鲀: 分布于黄海、渤海和东海。

炮制将肝脏放锅内加热到90-120度左右,见有油出即不停搅拌,随后将油装入玻瓶,静置48小时取上油,制成油纱条,经高压灭菌后备用。

性味味甘;性温;大毒

功能主治消肿解毒;散结镇痛;杀虫。主瘰疬;疮疖;无名肿毒;皮肤慢性溃疡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涂敷。

注意禁内服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滚山虫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滚山虫药材名称滚山虫拼音Gǔn Shān Chónɡ别名滚山珠、地罗汉来源球马陆科动物滚山球马陆Glomeris nipponica Kishida的干燥全虫。全年可捕捉

  • 石床

    药材名称石床拼音Shí Chuánɡ别名乳床、逆石、石笋来源药材基源:为钟乳液滴下后凝积成笋状者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alactite采收和储藏:石灰岩山洞中采集,除去杂石,洗净。原形态晶体结构属

  • 丽萼熊巴掌

    药材名称丽萼熊巴掌拼音Lì è Xiónɡ Bā Zhɑnɡ英文名Longawn Metalleaf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丽萼熊巴掌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l

  • 菰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菰米药材名称菰米拼音Gū Mǐ别名雁膳(《管子》),菰粱(《楚辞》),安胡(《七发》),蒋实(《楚辞》王逸注),茭米(孙炎),黑米(《杜工部集》),雕胡米(《本草图经》),雕菰(《纲目

  • 柽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柽柳药材名称柽柳拼音Chēnɡ Liǔ别名柽(《诗经》),河柳(《毛诗传》),殷柽(《尔稚》郑玄注),雨师(陆玑《诗疏》),赤杨(崔豹《古今注》),人柳(《三辅旧事》),赤柽(《日华子

  • 金光菊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光菊药材名称金光菊别名太阳菊来源菊科金光菊Rudbeckia laciniata L.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及各地常有栽培。性味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治急性胃肠炎;外用治

  • 藏青杠

    药材名称藏青杠来源壳斗科藏青杠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西藏。性味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治寒热夹杂,泻痢,肠炎及哮喘。用法用量3~5分。备注

  • 华南毛蕨

    药材名称华南毛蕨拼音Huá Nán Máo Jué英文名Parasitic Cyclosorus别名冷蕨棵、大风寒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金星蕨科植物华南毛蕨的全草。

  • 斑瓣虎耳草

    药材名称斑瓣虎耳草来源虎耳草科斑瓣虎耳草Saxifraga takedana Nakai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西藏。性味淡,温。功能主治除湿利尿,行血祛瘀,消肿。主治咳嗽,咯血,黄疸,骨折筋伤,白带,

  • 野花椒皮

    药材名称野花椒皮拼音Yě Huā Jiāo Pí来源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根皮或茎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、秋季剥皮,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