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珍珠风

珍珠风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珍珠风

药材名称珍珠风

拼音Zhēn Zhū Fēnɡ

别名珍珠柳(《草木便方》),鱼子、漆大白(《四川中药志》),鲤鱼下子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。

出处《草木便方》

来源马鞭草科植物珍珠风枝叶。在栽后4~5年夏、秋季摘取嫩枝、叶片,再挖出根部,晒干或烘干。

原形态灌木,高达3米。幼枝及小枝通常密被茶褐色短柔毛及星状毛与腺点,老枝较光滑或无毛。单叶对生,具柄;叶片阔椭圆形、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7~18厘米,宽2.5~8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为小齿牙或齿牙状,下面密布单生及分枝的短柔毛、星状毛及腺点,上面毛较疏而单毛居多,侧脉每边6~9条,由主脉微弯向前射出。花形小,淡红色,腋生,为密生聚伞花序;花萼短钟状,有4浅齿,内面近于光滑无毛;花冠为短筒状,4裂,裂片卵圆形;雄蕊4,花丝较花冠之裂片为长,药长椭圆形,药隔密生腺点;雌蕊1,子房球形,花柱长于雄蕊。浆果状核果,球形,熟时堇紫色,内有种子2~4粒。花期7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
本植物的种子(珍珠风子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地,或山地。分布陕西、山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福建等地。

性味《草木便方》:"辛,平。"

功能主治活血通经,祛风胜湿。治月经不调,崩漏带下,产后瘀血腹痛,外感风寒,风湿疼痛。

①《草木便方》:"祛风胜湿,消积毒。治瘀血停滞,产后血气闷痛。"
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风湿麻木,筋骨疼痛,妇人红崩,白带,月经不调。"
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能通经活血,治月经不调,虚劳,白带,产后血气痛,感冒风寒及头身疼痛。调麻油外用,治缠蛇丹毒。"

④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"叶:治内脏出血;研末治皮肤痒痛,杀虫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珍珠风

药材名称珍珠风

拼音Zhēn Zhū Fēnɡ

英文名Root of Bodinier Beautyberry

别名珍珠柳、鱼子、漆大白、珠子树、爆竹树

出处出自《草木便方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紫珠的根、茎叶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licar bodinieri Levl.[C.giral-diana Hose var.subeanescens Rehd.;C.bodinieri Levl.var .gi-raldii auct.non (Rehd.)Rehd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片晒干或烘干。

原形态灌木,高1-2m。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粗糠状性状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0.5-1cm;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椭圆形,长7-8cm,宽4-10cm,先端长渐尖至短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,表面有短柔毛,背面密被星状毛,两面均密生暗红色或红色细粒状腺点。聚伞花序宽3-4.5cm,4-5次分歧,总花梗长约1cm,苞征线形,细小;花萼4裂,长约1mm,外被星状毛和暗红色腺点,萼齿钝三角形;花冠先端4裂,紫红色,长约3mm,被星状柔毛和暗红色腺点;雄蕊4,长约6mm,花药椭圆形,药隔有暗红色腺点;子房有毛。果球形,熟时紫红色,径约2mm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2300m的林下、灌丛中或林缘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栽培1.气候土壤:喜阴湿的环境,以土层深厚而肥沃的夹砂土为佳。

2.种植:主要用分株繁殖。春初将母株地上部分砍去,然后焙土壅根,使新苗长出。当苗高30-60cm时,即可从老株旁挖取带根小苗栽植。在林间空地按行距90cm、株距60cm开穴,每穴l株。

3.栽后l-2年,于春、冬两季各除草、松土l次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,小枝有毛。叶多皱缩,灰棕色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长椭圆形至椭圆形,长7-18cm,宽4-7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。上面有细毛,下面密被星状柔毛,两面有暗红色细粒状腺点;叶柄长1-2cm。气微味淡。以叶多而完整、茎枝幼嫩者为佳。

性味苦辛;平

归经肺;脾;肝经

功能主治散瘀止血;祛风除湿;解毒消肿。主血瘀痛经;衄血;咯血;吐血;崩漏;尿血;风湿痹痛;跌打瘀肿;外伤出血;烫伤;丹毒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研末撒或调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草木便方》:祛风胜湿,消积毒。治瘀血停滞,产后血气闷痛。

2.《分类草药性》,治风湿麻木,筋骨疼痛,妇人红崩,白带,月经不调。

3.《四川中药志》:能通经活血,治月经不调,虚劳,白带,产后血气痛,感冒风寒及头身疼痛。调麻油外用,治缠蛇丹毒。

4.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叶:治内脏出血;研末治皮肤痒痛,杀虫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琴唇万带兰

    药材名称琴唇万带兰拼音Qín Chún Wàn Dài Lán别名松兰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琴唇万带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anda concolor Bl.ex Lindl.采收和储藏:春

  • 构菌

    药材名称构菌别名冬菇、金钱菌、毛脚金钱菌、榎茸、冻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构菌Collybia velutipes (Curt.) Quel.,以子实体入药。生境分部秋末至冬初光生在树林或灌木

  • 金纳香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纳香药材名称金纳香拼音Jīn Nà Xiānɡ别名牛虱子来源椴树科刺蒴麻属植物长钩刺蒴麻Triumfetta pilosa Roth.,以叶及根入药。春季采叶,秋季挖根

  • 猫须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猫须草药材名称猫须草拼音Māo Xū Cǎo别名肾茶、猫须公来源唇形科猫须草属植物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(Thunb.)C. Y. Wu[Cle

  • 红茴香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茴香根药材名称红茴香根拼音Hónɡ Huí Xiānɡ Gēn别名老根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,八角脚根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木

  • 杜仲藤叶

    药材名称杜仲藤叶拼音Dù Zhònɡ Ténɡ Yè别名藤杜仲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和毛杜仲藤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araharium micranthum(A.DC.)Pier

  • 黑大艽

    药材名称黑大艽拼音Hēi Dà Jiāo英文名siberia Monkshood别名大艽、黑秦艽、马尾大艽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草地乌头或西伯利亚乌头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

  • 柘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柘木药材名称柘木拼音Zhè Mù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。原形态柘树(《救荒本草》),又名:柘(《诗经》),柘桑(《淮南子》高诱注),文章树(《清异

  • 马肋巴

    药材名称马肋巴拼音Mǎ Lèi Bā别名马力跨、过山龙来源药材基源:为裸子蕨科植物尖齿凤丫蕨的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niogramme affinis(Wall.)Hieron.[Gra

  • 苦芥

    药材名称苦芥拼音Kǔ Jiè别名青菜、苦菜、紫苦菜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苦芥的基生叶和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assica integrifolia(West.)O.E.Schulz[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