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禹州漏芦

禹州漏芦

药材名称禹州漏芦

拼音Yǔ Zhōu Lòu Lú

英文名RADIX ECHINOPSIS

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。春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晒干。

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,稍扭曲,长10~25cm,直径0.5~1.5cm,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,具纵皱纹,顶端有纤维状棕色硬毛。质硬,不易折断,断面皮部褐色,木部呈黄黑相间的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微涩。

鉴别本品粉末棕黄色。韧皮纤维多成束,直径20~42μm,壁厚。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。木纤维细长,两端渐尖,直径12~30μm,壁较厚。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较多见,直径20~120μm。石细胞少见,类圆形、长方形或方形,直径35~150μm,层纹及孔沟明显,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。可见菊糖。

炮制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晒干。

性味苦、寒。

归经归胃经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排脓止血,消痈下乳。用于诸疮痈肿,乳痈肿痛,乳汁不通,瘰疬疮毒。

用法用量4.5~9g。

注意孕妇慎用。

贮藏置通风干燥处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过江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过江龙药材名称过江龙拼音Guò Jiānɡ Lónɡ别名蒲地虎、地蜈蚣(《滇南本草》),地刷子(《中国中部植物》),伸筋草、扁心草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小伸筋、木

  • 蚕豆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蚕豆壳药材名称蚕豆壳拼音Cán Dòu Ké别名蚕豆皮(《本草求原》)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皮。取蚕豆放水中浸透,剥下豆壳,晒干。生境分部

  • 马牙贯众

    药材名称马牙贯众拼音Mǎ Yá Guàn Zhò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蹄盖蕨科植物华北蹄盖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thyrium pachyphlebium C.Ch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

  • 万年青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万年青药材名称万年青拼音Wàn Nián Qīnɡ别名斩蛇剑、冬不调草、铁扁担、九节连来源为百合科万年青属植物万年青Rohdea japonica (Thunb.)Roth.,以根

  • 咳喘木

    药材名称咳喘木拼音Hāi Chuǎn Mù别名石龙脷、竹叶凉伞来源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狭叶紫金牛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disia filiformis Walker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

  • 草豆蔻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草豆蔻药材名称草豆蔻拼音Cǎo Dòu Kòu英文名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别名草蔻、草蔻仁、假麻树、偶子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

  • 青黛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青黛药材名称青黛拼音Qīnɡ Dài英文名INDIGO NATURALIS别名靛、靛花、靛沫、蓝靛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(Nees)

  • 酸模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酸模叶药材名称酸模叶拼音Suān Mó Yè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蓼科植物酸模的叶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酸模"条。化学成分叶含牡荆素、金丝桃甙、

  • 昆明山海棠

    药材名称昆明山海棠拼音Kūn Mínɡ Shān Hǎi Tánɡ别名火把花、断肠草、紫金皮、紫金藤、雷公藤、掉毛草、胖关藤、红毛山藤。出处本品以火把花之名始载于《纲目》草部毒草类钩吻条下。《植物名实

  • 普洱茶膏

    药材名称普洱茶膏拼音Pǔ ěr Chá Gāo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(L.)O.Kuntze var.assamica(Mast.)Kitamura [T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