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芦竹沥

芦竹沥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芦竹沥

药材名称芦竹沥

拼音Lú Zhú Lì

出处《重庆草药》

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

性味《重庆草药》:"味苦,性寒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《重庆草药》:"治小儿高烧惊风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开水冲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芦竹沥

药材名称芦竹沥

拼音Lú Zhú Lì

英文名Giantreed juice

出处出自《重庆草药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芦竹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undo donax L.

采收和储藏:取鲜芦竹竿,截成30-50cm长,两端去节,劈开,架起,中部用火烤之,两端即有液汁流出,以器盛之。

原形态芦竹,多年生草本。具根茎,须根粗壮。秆直立,高2-6m,径1-1.5cm,常具分枝。叶鞘较节间为长,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,叶舌膜质,截平,长约1.5mm,先端具短细毛;叶片扁平,长30-60cm,宽2-5cm,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。圆锥花序较紧密,长30-60cm,分枝稠密,斜向上升,小穗含2-4花;颖披针形,长8-10mm,具3-5脉;外稃亦具3-5脉,中脉延伸成长1-2mm的短芒,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体的白柔毛,基盘长约0.5mm,内稃长约为外稃的一半。花期10-12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的深厚的土壤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华南及江苏、浙江、湖南等地。

性味苦;寒

功能主治清热镇惊。主小儿高热惊风

用法用量内服:开水冲,15-30g。

各家论述《重庆草药》:治小儿高烧惊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扇叶阴地蕨

    药材名称扇叶阴地蕨拼音Shàn Yè Yīn Dì Jué别名高山独角蒿、蕨藄、独脚蒿来源药材基源:为阴地蕨科植物扇羽小阴地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trychium lunaria(L.)S

  • 蒙自虎耳草

    药材名称蒙自虎耳草拼音Ménɡ Zì Hǔ ěr Cǎo别名岩耳巴、反背红、红岩草、心叶蒙自虎耳草、大虎耳草。出处《红河中草药》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蒙自虎耳草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

  • 柚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柚皮药材名称柚皮拼音Yòu Pí别名柚子皮(陶弘景),气柑皮、橙子皮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柚的果皮。秋末、冬初收集,剖成5~7瓣。悬起晒

  • 巨紫堇

    药材名称巨紫堇拼音Jù Zǐ Jǐn英文名Large Corydalis出处始载于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巨紫堇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ydalis gigantea

  • 酸浆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酸浆菜药材名称酸浆菜拼音Suān Jiānɡ Cài别名山蓼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蓼科植物肾叶山蓼的全草。夏、秋间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5~30厘米。茎直立。叶

  • 山胡椒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胡椒叶药材名称山胡椒叶拼音Shān Hú Jiāo Yè别名见风消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铁箍散、雷公树叶、黄渣叶、洗手叶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

  • 芙蓉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芙蓉叶药材名称芙蓉叶拼音Fú Rónɡ Yè英文名Folium Hibisci Mutabilis别名地芙蓉、芙蓉、山芙蓉、胡李花、三变花、木棉来源为锦葵

  • 线叶金鸡菊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线叶金鸡菊药材名称线叶金鸡菊拼音Xiàn Yè Jīn Jī Jú别名大金鸡菊、剑叶波斯菊来源菊科线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

  • 兰石草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兰石草果药材名称兰石草果拼音Lán Shí Cǎo Guǒ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兰石草的果实。9~10月采摘。功能主治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

  • 刺桐花

    药材名称刺桐花拼音Cì Tónɡ Huā别名鹦哥花(《天中记》)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。功能主治《本草图经》:"主金疮,止血。"用法用量外用: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