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吹耳散

吹耳散

《中药成方配本》:吹耳散

药方名称吹耳散

处方胭脂炭2钱,广皮炭1钱,龙衣3钱(炒炭),冰片3分,枯矾5分。

制法上研细末,冰片另研和入,约成散4钱。

功能主治清热收敛。主耳流脓水。

用法用量吹耳,或用麻油调滴耳内。

摘录《中药成方配本》

《外科傅薪集》:吹耳散

药方名称吹耳散

处方龙骨(煅)1钱,海螵蛸1钱,飞青黛1钱,枯矾3分,五倍子(炒黄,1钱),黄鱼齿(锻)5分细,薄荷5分,梅片3分,川雅连3分,蛀竹屑3分,石榴花瓣(炙脆)1钱。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耳疳脓水不止。

摘录《外科傅薪集》

《经验方》卷上:吹耳散

药方名称吹耳散

处方龙骨1钱,大梅片2分,寸香2分,枯白矾2分,广皮1个(煅存性,须重2钱以上者)。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耳内红肿痛痒。

用法用量香油调敷。湿烂臭秽者,燥药吹入。

摘录《经验方》卷上

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南京方):吹耳散

药方名称吹耳散

别名耳痛散

处方陈皮灰2两,胭脂灰2钱,冰片5分。

制法上药以陈皮、胭脂煅灰存性,各取净末,再加冰片共为极细末。

功能主治内耳生脓,肿痛流水。

用法用量先用棉花将耳内脓水搅净后,再取药少量干掺;或用油调为稀薄液体,滴入耳内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南京方)

《回春》卷五:吹耳散

药方名称吹耳散

处方干胭脂、海螵蛸龙骨、枯矾、冰片密陀僧(煅)、胆矾青黛硼砂黄连赤石脂减半,麝香少许。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两耳出脓。

用法用量先用绵纸条拭干脓水后,吹入末药。

摘录《回春》卷五

《青囊秘传》:吹耳散

药方名称吹耳散

处方功劳叶(烧炭)、枳壳(烧炭)、梅片少许。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耳脓。

摘录《青囊秘传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化饮

    药方名称清化饮处方芍药麦冬各6克 丹皮茯苓黄芩生地各6~9克石斛3克功能主治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治妇人产后阴虚火旺之发热,及血热妄行者。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,煎至210毫升,空腹时服。骨蒸多汗者,加

  • 胃炎验方

    药方名称胃炎验方处方太子参10克,吴萸3克,焦栀仁9克,枳壳9克,木香9克,薤白9克,香附9克,炒神曲9克,炙甘草5克。功能主治温中补脾,清热理气。主虚寒挟热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摘录

  • 茯苓地黄汤

    药方名称茯苓地黄汤处方赤茯苓(去黑皮)1两,生干地黄(焙)1两,栝楼根1两,知母(焙)半两,麦门(去心,焙)1两半制法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伤寒后胃热引饮,烦渴不止。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小麦1

  • 加减镇心丹

    药方名称加减镇心丹处方天门冬1两半,黄耆(蜜炙)1两半,当归身(酒焙)1两半,熟地黄1两半,麦门冬1两,生干地黄1两,山药1两,白茯神1两,五味子5钱,远志(姜汁制)5钱,人参5钱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

  • 返魂汤

    《简明医彀》卷三:返魂汤药方名称返魂汤处方当归(酒洗)、川芎、肉桂、干姜(炮)、赤芍药、甘草、黑豆(炒、去壳)、紫苏各等分。功能主治妇人血逆卒厥,并产后血厥,昏晕目闭,口噤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;或为细末

  • 定惊膏

    药方名称定惊膏处方羌活、防风、川芎、当归、龙胆草、栀子、蝎梢、生甘草、薄荷、竹叶、黄连、麦冬、胆南星、赤苓、朱砂、雄黄、木通、生地。制法上为末,为丸。功能主治清气。主肝风惊搐,并胎风。用法用量临用生姜

  • 橘苏散

    药方名称橘苏散别名杏苏汤、橘苏汤、橘苏饮处方橘红1两,紫苏叶1两,杏仁(去皮)2两,桑白皮(炙)2两,半夏(洗7次)2两,贝母(去心)2两,白术2两,五味子2两,甘草(炙)5分。功能主治伤寒咳嗽,身热

  • 止嗽化痰定喘丸

    药方名称止嗽化痰定喘丸处方麻黄9克 生石膏18克白前6克莱菔子4.5克胆星6克杏仁6克黄芩6克 苏子9克葶苈子9克 红枣8个 生甘草3克制法上药研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3克。功能主治清热化痰,宣肺定喘。

  • 豆豉散

    药方名称豆豉散处方豆豉4两(炒)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口疮。用法用量每用绵裹1钱匕含之,每日5-7次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一七

  • 吴萸内消散

    药方名称吴萸内消散处方山萸 吴萸马蔺花 小茴香青皮木香山药肉桂制法研末。功能主治治足厥阴为寒邪所伤,阴茎萎缩者。用法用量冲服。摘录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