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荆芥饮

荆芥饮

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九:荆芥饮

药方名称荆芥饮

处方荆芥穗1两,栀子仁1两,黄芩(去黑心)1两,蒲黄1两。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呕血不止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冷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九

圣济总录》卷一五六:荆芥饮

药方名称荆芥饮

处方荆芥穗3两,旋覆花3两,前胡(去苗)3两,芍药1两,半夏生姜汁制,去毒)1两,甘草1两(炙),麻黄(去节,煎,掠去沫,焙)1两半。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妊娠感风冷,咳嗽痰壅,头目昏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3片,煎至6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五六

《医钞类编》卷七:荆芥饮

药方名称荆芥饮

处方荆芥1钱,茅花1钱,当归3钱,生地3钱,白芍2钱,辛夷5分,木通5分。

功能主治鼻衄不止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服后仰卧片时立止。

摘录《医钞类编》卷七

猜你喜欢

  • 寒水散

    药方名称寒水散处方青黛1钱,大豆3钱(去皮),马牙消2钱,黄连2钱,黄柏3钱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肝风暴赤,目睛偏视。用法用量每用1钱,蜜少许,冷水调成膏。绯绢作花子,如小钱大,摊药于上,贴太阳穴,

  • 断下丸

    《百一选方》卷六:断下丸药方名称断下丸处方神曲(微炒)吴茱萸(绿色者,泡洗七遍)各30克制法上二味,为细末。用米醋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主暴泻。用法用量每服50~100丸,空腹时用米饮送下。摘录《

  • 伏翼散

    药方名称伏翼散处方伏翼(烧为灰)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小儿鬼病。用法用量每服半钱,以粥饮调下,1日4-5次。若炙令香熟,嚼之哺儿亦效。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八

  • 参姜饮

    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:参姜饮药方名称参姜饮处方人参9~15克(或加倍)炙甘草1~1.5克干姜(炮)1.5克(或3~6克,或用煨生姜3~5片)功能主治主脾肺胃气虚寒,呕吐,咳嗽气短;小儿吐乳。用法用量上

  • 大腹皮散

    《圣惠》卷十三:大腹皮散药方名称大腹皮散处方大腹皮1两(锉),草豆蔻半两(去皮),人参半两(去芦头),白茯苓半两,白术1两半,陈橘皮3分(汤浸,去白瓤,焙)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厚朴半两(去粗皮,涂

  • 当归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当归散药方名称当归散处方红蓝花、鬼箭(去中心木)、当归(去苗.炒),各一两。炮制上为粗散。功能主治治产后败血不散,儿枕块硬,疼痛发歇,及新产乘虚,风寒内搏,恶露不快

  • 白芷细辛吹鼻散

    药方名称白芷细辛吹鼻散处方白芷、细辛、石膏、乳香(去油)、没药(去油)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半边头痛,因风寒而起者。用法用量吹入鼻中、左痛吹右,右痛吹左。摘录方出《种福堂方》卷二,名见《医学从众

  • 回生神丹

    药方名称回生神丹处方人参5钱,白术须略大于常用之量,薏仁须略大于常用之量,肉桂须略大于常用之量,茯苓须略大于常用之量,半夏须略大于常用之量,南星3钱,附子1钱。功能主治中风手足不仁,不起立行步者。用法

  • 椿根汤

    药方名称椿根汤处方椿根(切)1升(去皮),盐半合,葱白(切)半升,豉半升,椒(去目及闭口者,炒出汗)1合。功能主治疳虫蚀人口鼻。用法用量上以醋及清讨各3升,煎10数沸,去滓,约及1升,分作3服。有恶物

  • 柳青散

    《青囊秘传》:柳青散药方名称柳青散处方薄荷5分,儿茶8分,黄连4分,青黛3分,冰片1分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口舌破碎。用法用量先用蔷薇根汤漱口,后吹之。摘录《青囊秘传》《疡科捷径》卷上:柳青散药方名